一周节能环保大事件(2.11——2.18)第二十八期
1、全国PPP落地项目1351个 投资额2.2万亿
13日,财政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披露了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最新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11260个、总投资13.5万亿元。其中,签约落地1351个,总投资2.2万亿元,全国入库项目落地率升至31.6%,与1月末、3月末、6月末、9月末落地率19.6%、21.7%、23.8%、26.0%相比,项目落地数和落地率稳步上升。
2、环保部专项督查启动 重点严查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从2月15日至3月15日,环保部会同有关省市开展今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此次督查由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其他几位副部长带队,督查地区包括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18个城市,采取部长巡查、走访问询、现场抽查等方式进行。
3、环保部出大动作:冬天取暖季,药企或被全部关停
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会议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医药、农药企业在冬季采暖季全部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级政府批准。
4、特朗普欲终止25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
据悉,近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顾问团建议美国能源部冻结一项有关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及核电项目的贷款计划,此计划的额度高达250亿美元。同时,过渡政府已向能源部部长候选人RickPerry递交了暂停此计划的建议书。但据报道,特朗普过渡政府仍需要更多时间决定是否要彻底废除这项贷款支持计划。
5、国开行推出首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绿色债券
贵州省住建厅获悉,今年3月至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贵州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其中,装配式建筑首次被纳入专项检查行列。其中,各市市区复查项目不少于6个,新建建筑节能项目不少于3个、绿色建筑项目不少于3个。
重要政策导读
1、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绿证交易7月启动 降低国家直接补贴强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提出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
根据《通知》,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同时,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全国绿证核发和认购平台上自愿认购绿证,作为消费绿色电力的证明。
2、环保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建成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消息,目前我国已经设置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5000余个监测站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该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网络揽括城市的、区域空气的、背景空气的、酸雨的、沙尘暴还有温室气体的监测六个方面,将全方位实时监测国内环境空气状况。
3、湖北省将全面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
今年4月1日,我省将全面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是指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环境信用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相关部门可以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批准中,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4、湖南“十三五”节能规划:新建建筑设计标准需达65%节能率
《湖南省“十三五”节能规划》印发,到2020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率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率达到3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6.5%;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
5、发改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十三五”加快推动北部湾陆上和海上风电资源开发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联合发布《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7-2020,展望到2030年。规划指出,要提高北部湾城市群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发展风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和修造船、高端船舶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提高能源清洁安全保障水平,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动陆上和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推进海洋能工程化应用与示范。